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收购资金动辄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此次海信电器收购案涉及的资金规模并不大,但是这宗收购还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日系品牌家用电器曾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新时代的东芝”在国内也是广为流传的广告语,而过去的“偶像”现在已沦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
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简称TVS)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约合7.53亿元人民币),预期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业绩亏损受累核电业务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
许多中国人对此仍然耳熟能详。拥有142年历史的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价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
2006年2月,东芝集团宣布以54亿美元接近3倍溢价收购了西屋电气,开始涉足核电领域,彼时核电产业正处于上升期。但不料2011年爆发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使得核电发展进入冰河期,全球核电站面临关闭潮,日本政府当即关停国内所有运营中的核电站。此后东芝核能业务遭到重创,核心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陷入高额亏损 。
从此以后,东芝就深陷经营困境,一蹶不振。
为避免退市,频频出售资产
今年5月,据日媒报道,当月15日,处于经营重组期的日本东芝公司,终于发表了曾两度推迟的2016年4月至12月财报,预期净亏损达9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0亿元),亏损额较上财年净亏损4600亿日元的最差纪录继续扩大,创下日本制造商的最差业绩。
东芝表示,主要原因是旗下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带来了巨额经济损失,目前,西屋电气已按照美国《破产法》11章的模式申请破产保护。
为了避免连续经营亏损而退市,日本东芝相继卖出了旗下多个资产。
北京时间10月24日有消息传出,东芝股东当天在一次特别会议上批准该公司将闪存芯片子公司作价2万亿日元(约合175亿美元)出售给贝恩资本(成员包括苹果、戴尔、海力士等)领导的财团。
而尽管把芯片业务出售了,但是东芝今年的财务状况依旧不乐观。据彭博社报道,东芝预测截至明年3月底的会计年度将亏损1100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之前的预测是盈利2300亿日元(约合20亿美元)。
事实上,早在2015年末,东芝就把印度尼西亚自主彩电生产工厂和二槽式洗衣机生产制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筑资产(作价约2500万美元)出售给创维集团。
2016年,东芝又把以洗衣机、冰箱等主营白色家电业务的子公司出售给了美的集团。
现在,电视业务花落海信,而东芝电脑业务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电脑市场,东芝旗下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为主营业务的to B色彩会愈加浓烈。
中国制造正在替代当年的日本制造
反观这几年,日本多家电子公司已经逐渐没落,并被中国企业收购。回溯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2015年,中国长虹公司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而在前不久,联想又收购富士通个人电脑业务51%股权,收购的金额为17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
截至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不知道除此之外,日本电子业还剩下什么?
日本制造走向衰落?
日本家电品牌的没落,成为日本制造衰落的一个真实写照。
与家电品牌被收购相比,更令日本制造尴尬的是近年来的丑闻不断。近期引爆而且仍在发酵的神户制钢篡改检测数据丑闻,引发全球汽车及飞机制造商供应链的大地震,并让社会各界对相关新干线列车、飞机及汽车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在汽车制造业,日产被曝20多年来一直存在无证人员对新车进行最终质检的情况,斯巴鲁同样被曝质检造假,而且这种情况竟然持续了30多年。而之前曝光的丑闻还有,三菱汽车在汽车油耗测试中舞弊,高田气囊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等。众多知名日企不断曝出的丑闻,打破了“精密、精良”的日本制造传统形象,让“日本制造”从神坛跌落并步入衰落。
辉煌过后的日本制造企业普遍患上了制度僵化、体系臃肿的大企业病,并且过度崇拜技术、创新节奏放慢,在互联网时代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种种弊端让日企逐渐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让诸多日本制造企业力不从心进而以造假遮羞。“日本制造”的衰落足以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镜鉴,同时,其衰落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更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奋力赶上的动力。
中国制造国际化提速
近些年,随着日系家电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国产家电企业提速国际化进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视品牌全球份额突破30%,超过韩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中国电视品牌的海外扩张及全球并购策略。
以TCL为例,TCL集团2017年三季度报告显示,TCL电视海外市场持续增长,竞争优势明显。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大幅提升29.5%,其中北美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97.4%,8月北美市场份额由6月的10.4%大幅提升至16.3%,市场排名跃居第三。据了解,未来TCL还将加快布局在欧洲、美国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俄罗斯的业务。
国产家电在海外的扩张不光是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占有,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还经历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转变的过程。过去,国产家电企业多以贴牌为主,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这一弱点也让它们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
“在海外发展早期,我们虽然出口多,但是主要是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现在‘走出去’的都是自己的品牌,我认为这是格力最大的变化。”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看来,“贴牌”出海虽然销售量大,却无异于为他人做嫁衣,打造自主品牌才是必然选择。
从目前情况看,日系电视还将进一步退出市场,各国产电视企业完成收购后,在整合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高精细制造工艺水平,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并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只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如愿抢到日系电视品牌让出的市场份额,牢牢锁定第一的位置,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含金量。